甘肃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创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9   点击数:

 一、依托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组建全省性职教集团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加快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行社会需求与办学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提高我省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办学规模和效益,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打造我省机电专业职业教育航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201612月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以我校(原我校)为牵头单位的甘肃省机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

1.主要工作

1)健全内设机构,逐步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甘肃省机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和实际工作需要,成立了师资培训部、就业协作部、招生协作部、实习实训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五个内设机构,按照集团成员学校开设专业,确定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九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积极与集团成员学校和成员企业协调沟通,确定了部门负责人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各部门按照集团秘书处的统一安排,各自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大量工作。

2)完善网站建设,创建信息共享平台

集团成立后,根据工作需要,创建成立了集团门户网站“甘肃机电职业教育网”,集团网站与各成员单位网站进行链接,促进集团信息链、就业链的形成,发挥信息交流平台优势,实现校校、校企、企企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特别是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相互共享,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大了校校、企企、校企之间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的沟通交流,共同联手打造机电技术专业人才。

3)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省教育厅领导对于甘肃省机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工作要求,为了使区域内职业院校共享优质职教资源,学校将我校机电类专业实训基地设为省级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为区域内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服务。近年来,学校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财政资金支持400万,自筹资金1100万建设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目前,基地有加工中心7台,数控铣床10台,数控车床27台,电加工设备8台,实训室32个。通过自己培养和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46名,现在, 实训基地能够同时承担1000人的实训任务。同时,为全面推进“生产性”实训,集团与成员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集团先后与核工业207机电研究所、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长城精密机械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外学生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训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得到了锻炼,技能得到了提高,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成本。

4)共享实训资源,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集团积极为成员学校学生技能实训提供无偿服务。20114月,集团省级机电类专业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免费承担武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2名数控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我校高度重视,为培训选配了11名技能水平高、教学责任心强的实训指导教师,提前安排实训计划,设计实训项目,准备实训材料,调试实训设备,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做到“四抓两落实”,即抓细节、抓质量、抓检查、抓总结,检查落实到位,评比落实到位。通过培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CAD/CAM自动编程软件,学会了两种零件加工的程序编制方法,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够独立加工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基本达到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等职业资格技能水平。

20186月,集团省级机电智能控制类专业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又承担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67名学生的金工实训,根据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实际,集团实训基地对实训学生开展了普通车工、普通铣工、钳工、焊工的基础实训和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的认识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学到了各工种的基本操作常识,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承担这些培训项目,扩大了集团的影响力,锻炼了实训教师队伍,为今后区域、行业内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实训必将发挥出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5)发挥强校优势,加强校际教师培训

为了发挥集团内强校优势职教资源,为成员学校培训教师, 集团依托我校精心策划,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讲师的安排和培训进程的设定中,在充分了解中职学校专业需求和听取成员学校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和讨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个性化设计,项目化安排。2010年免费承担临夏农业学校教师培训任务,2011年免费承担陇南市礼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培训任务,针对中职学校教师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集团将课堂与生产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案例剖析,让参培教师能够真正领悟到课堂之外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拓宽了教师的知识层面,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参培教师的一致赞誉。

6)做好前期项目论证,适时开展德国IHK证书培训

为学习、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德资企业及其他制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集团按照“双元制”培训模式,积极与德国工商会驻华代表机构协调沟通引进德国工商会(IHK)培训,已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德国工商会(IHK )技术等级证书是德国权威的技工认证,已得到欧盟国家的认同,成为通行欧洲及世界的一项技术等级证书。IHK 项目被引进中国市场后,将同国内数控机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结合起来,学员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数控技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IHK 技工证书两张证书, 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7)组织校企对话,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集团利用组织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企交流,组织校企专业人员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养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训、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集团成立以来,组织召开3次校企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成员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操作人员、人资部门负责人员与成员学校专业带头人面对面研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有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8)积极拓展合作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深化集团成员学校和企业之间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集团与大连机床厂、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长城精密机械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合作。20145月,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上,我校被确定为“大连机床区域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宽了集团与国内外大型、高端企业的合作空间,推动集团内院校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9)发挥平台作用,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教材改革。为此,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把集团成员学校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其重点工作之一。20102月,集团第二次理事会兰州会议重点讨论了成员学校校本教材的建设,根据部分学校的建议,会后组织相关成员学校就教材改革与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确立了“甘肃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十二五精品教材建设工程”项目,2010年秋季推出该项目首批选题,目前,在成员学校的共同努力,已开发出版教材16本,通过两个使用周期的使用,师生普遍反映较好。

2.今后工作的设想

1)找准利益共赢点,深化与企业的合作。

2)强化集团工作规范,搞好集团专题研究会,推进集团成员学校内涵建设。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集团服务能力。

为了使职教集团在欠发达地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校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研究。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甘肃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利用我校(原我校)机电类专业省级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的优势,先后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清水农校、张川、武山、镇原等县职校免费培训车工、数控车床操作工、钳工等工种学生8060名,为天水预备役旅培训官兵1080人,为临夏农校、礼县职校教师培训27人,为区域企业技能鉴定考级共l3000多人;校校、校企联合开发《车工工艺》、《焊接技术与应用》等教材16部;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欧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集团(EGB)开展合作。通过以上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职教集团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基础薄弱的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发展。

二、校企深度合作、一人一策对口帮扶

目前,欠发达地区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而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造成技能型人才外流。为了服务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本地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在这当中起着直接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由于核心利益存在差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发展。为了研究和探索这一难题,项目组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我校与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天水长城精密机械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加工、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与核工业机电研究所联合申报创新基金项目、申请教育厅职教集团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课题研究。实践证明,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为当地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解决欠发达地区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这样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参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可以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为了积极相应国家、省、市精准扶贫的大政方针,我校积极推行“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帮扶政策,对精准扶贫家庭的学生实行“一人一策”,帮助这些精准扶贫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程度较为落后。为了服务于全省教育扶贫大局,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力度,学院在整合自身职教资源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大对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县区,特别是23个深度贫困县的招生力度。一是在招生过程中面向集中连片贫困县(尤其是23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专项招生。自2017年秋季招生开始,学院每年在新生录取中面向上述县区设置不少于100人的专项招生计划。二是加大与部分县区政府的联合培养力度,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的“政校衔接”。自2017年开始,学院开始用十年时间,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上,采用“免费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的形式,再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免费培养100名职教学生,带动张家川县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在尊重学生志愿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精准扶贫学生选择填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帮助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学生尽快成长成才。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1621传真 :0938-8362055 邮编:741001招生热线:0938-8361482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